选调生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选调生招聘网公务员考试网 > 选调生 > 招考 > 时政热点 > 需用“双重标准”解读“抱怨”

需用“双重标准”解读“抱怨”

2014-02-06 10:37:04 选调生招聘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选调生招聘考试网华图教育发布:需用“双重标准”解读“抱怨”,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v),欢迎加入全国选调生备考交流群:1079603880。

  以前回家过年,和亲友、同学相聚,总要晒一晒各自单位发的福利互相调侃。今年春节记者到河南三门峡走亲访友,听到最多的是“抱怨”。(2月4日《人民日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以说,公职人员享受着稳定的工资收入和医疗养老保障,却还因为过年取消福利而“抱怨”,就像捧着“金饭碗”还贪恋“香饽饽”一样,这样的“抱怨”只会徒增公众反感,甚至瞧不起!

  公职人员有发泄的权力,但是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公务员工作稳定,工资高,福利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有的人当上公务员后就“变心”了,认为福利没有了,这显然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言不由衷。和没有福利、没有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比起来,公职人员的这种“抱怨”不仅是“矫情”,而且是近乎“可恶”了。

  说白了,近期的公务员“诉苦潮”源自中央的八项规定、15条禁令以及反“四风”等等。在“规定”和“禁令”之下,隐性的福利缩水了,职业的“含金量”下降了,难免有人会产生心理落差。因为这些人当初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拼尽吃奶的劲考公务员,目的就是为了这份职业蕴含的丰厚福利和权力寻租空间,如今这些都没有了,“抱怨”心态自然暴漏出来。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而“禁令”禁的正是公务员以往超出正常范围的福利,是让公务员群体回归本位,正本清源。可以说,以前的种种“福利”,本就不该存在,中央出台一些禁令,只不过通过制度规束使公务员岗位走回原点,变得纯粹,都是该管的,管得并不过分,也不出格,公职人员没有任何理由诉苦、抱怨,只能说明心态不端、动机不正。

  反过来说,“抱怨”也是一件好事,从中可以分清优劣,进而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公务员队伍进行“优化配置”。对于奔着发财去当公务员的,应该劝导其停止“抱怨”,自我转变,趁早到“体制外”去开拓财富之路,一来可以为政府减负,二来可以形成一种常态的退出机制,三来可以为“热得发烫”的公考降降温。

  如此说来,对于“抱怨”,我们要用“双重标准”解读,除了“反唇相讥”外,还应“善意引导”。也就是说,我们要因势利导,进行人才分流。政府部门作为社会财富的分配者,如果人才通过筛选融进机关,意味着分蛋糕的人增多了,而把蛋糕做大的人在锐减。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公务员“群体利益”的调整,促使人才流动到更适合的岗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公务员不仅要能上能下,更应该能进能出,但现实是抱怨“苦日子”的公务员鲜有辞职不干的。那些叫苦而又不走的人,不见得是对工作有多么热爱,或许只是在为值得期待的未来熬日子。这就需要在将来的改革中彻底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激活一池死水,疏通人才出口,让多年来人们一直诟病的公务员职业“铁饭碗”现象得以改观。

  总之,“抱怨”声中既有贪图私利的畸形心态,也有另谋高就的潜在意识。为此,我们要区分对待,把“禁令”当成试金石,以此纯洁公务员队伍;同时对于有意转行的公务员要积极鼓励,引导分流,使“禁令”成为社会人才优化配置的“催化剂”,为破解公务员群体“固化”引入“活水”。

(编辑:admin)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