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选调生考试信息网华图教育网发布:选调生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v),欢迎加入全国选调生备考交流群:1079603880。
选调生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
|
|
|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日渐增多,选调生队伍也不断壮大,这些从各地方院校中挑选的优秀学生党、团员,学生干部,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新鲜血液,不仅为机关工作充实了力量,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了解选调生队伍状况、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的基本途径,将有利于我们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年轻干部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 选调生队伍的发展类型多样、参差不齐,有的已走入领导岗位,成为一方规划、决策的“当家人”,有的仍默默工作在基层一线;有的注重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有的追求“‘官’系学”、“名利学”;有的能较快适应环境,开始施展才能,有的心存顾虑,不知所措……。选调生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 积极进取型。这一类型的选调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摆正位置,适应工作岗位,努力向组织需要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自己,善于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个人志向与工作需要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与长、短处,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二是个人志愿与组织需要的关系,当个人志愿与组织需要矛盾时,无条件服从组织,凭党性干事、凭奉献工作;三是逆境与顺境的关系,把困难和挫折看成暂时的和锻炼、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顺境中利用条件,完善自己,做到“顺”不骄、“逆”不馁;四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选调生往往专业不对口,学理工科的从事政工工作的很多,这一类选调生注重向实践学习、向领导学习,在工作中学、平时自学,妥善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他们有较强的事业心,端正的政治观和人生观,从而在各种工作中,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做出成绩。他们占了选调生的大多数。 2. 满足现状型。这一类型的选调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在工作中懒于思考,动脑少,得过且过,满足于完成一般、简单任务,或者是钻营人际关系,对工作马马虎虎,对领导急于迎合,对同事一团和气,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躺在公务员的身份上乐得自在,不思进取,对自己放松要求。有的过早沾染了机关的一些不良习气,存在不用通过努力,仍可能有机遇垂青的思想问题,失去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但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上级组织部门考察了解时,不一定能了解清楚。这一类人的思想认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仍需加强锻炼。 3. 难以认同型。这类选调生仍保持有学生时的鲜明特点:崇尚自主,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自视较高。因此,有的人工作原则、为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适应基层和机关的环境,听不进他人意见,容易产生“曲高和寡”的感觉,与他人合不来;有的人处理问题只注重个人感受,表现欲强,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有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社会问题和机关作风的阴暗面看得较多较重,思想偏激,认为“天下独醉我独醒”,因此对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没有认同感,久而久之,郁郁不得志,说起牢骚怪话,这一类选调生还没有适应工作环境,不够谦虚,认识问题存在片面性。虽然只是少数。 4. 另辟蹊径型。他们对选调生的意义不尽明确,对机关工作不太适应,又受到社会大环境和同类群体的影响,价值取向发生偏移,希望离开机关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有的辞职去学习深造,有的去大公司、大企业谋求高薪岗位,有的虽然暂时还没有离开,但已有此打算。这种类型只占极少一部分,但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小。 (二) 以上四种类型中,第一类显而易见是最符合选调生工作初衷的,而其他三种类型则达不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要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选调生队伍的分化现象呢? 从主观而言,一是认识不清楚。在进入选调生队伍之前,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性质、意义,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挫折、困难、艰苦环境、复杂局面等等),没有起码的认识,思想准备不足进入工作角色以后,才发现现在的工作与原先的设想差别较大,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纯粹奉献,而锻炼提拔的机会太少。加之社会环境推崇的社会形象是:有钱、有房、有车,与机关工作的清贫相比,同类群体在大公司工作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的无法比较,而工作能力可能并无差别,有的即使基本素质很好,但爱岗敬业的意识模糊,也难免产生其他想法,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反之,又造成了他们在本职岗位上难以发挥才能和创造力,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标准不够高。选调生的成长,关键在于自我约束。一名合格的选调生,理应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勤思考,多钻研,通过动脑,想办法,脚踏实地地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尤其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而树立了工作上的高标准,就不会陷于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心理圈子难以自拔,就不会陷于迎来送往的人际圈子不思进取,也就不会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应按组织的设计和要求不断调整自己、完善自己。而学习上的标准不够高,容易造成思想理论水平的缺乏、知识面窄,工作视野不宽,影响了全面发展。 三是态度不端正。一部分选调生存在“镀金”思想和“过关”思想,认为到基层锻炼是走过场,表现好坏一个样,只要不犯大的原则性错误,总会一步一步往上走,;看到同批选调生有的发展较快,就心里不平衡,心浮气躁,心态不好,工作消极被动,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其实是认识不到位、自我标准不高的综合反映,这样锻炼效果明显不理想。 从客观而言,一是程序不严格。上级组织部门不能认为选拔学生进入选调生队伍时,选齐人就够了,至于选过后学生如何发展,学生心里有什么想法不予重视和关心。因此对学生考察了解不够,对综合情况分析研究不够,这是对选调生不负责、对工作不负责的态度,也是缺乏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的表现。 二是锻炼不到位。选调生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锻炼培养和周围环境的塑造。一名刚出学校的学生,思想还很稚嫩,经历也很简单,非常需要一个适于其磨炼成长的岗位,而未经过严格考证的、随便选择岗位,则无形中延长了选调生的不适应期,造成了选调生锻炼不到位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实践证明,到基层锻炼是选调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加速成长的必由之路。而锻炼中的急功近利现象,如不够成熟就让其离开锻炼岗位,工作经验还不足因其它原因就提前提拔等,反而可能“揠苗助长”,对其成长不利。 二是培养不全面。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着培养教育不够的现象。总体而言,他们多数缺乏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实践经验,亟需加大培养教育力度。一方面,基层单位存在对选调生的培养是上级组织部门的事的思想,认为选调生今年来,明年走,自己不必花力气在这些“飞鸽牌”身上。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对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加上工学矛盾突出、经费有限,因此仅重视其实践锻炼,忽视了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 三是关心不深入。选调生思想上的成熟程度与组织、领导的关心程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家在外地的选调生需要有人来关心、帮助,尤其工作、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与挫折,产生思想障碍时,亟需领导、同事给予排解和鼓励,在如何做事、处人上给予指点。但是,正因为一些选调生有思想问题时不愿或是不好意思寻求他人帮助,而一些领导又显得“高高在上”,不主动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影响了一些选调生思想上的成熟速度和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 选调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固然重要,但创造一个适于其发展、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做好选调生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不懈抓紧抓好的一件大事。 1. 严把进口关,放松出口关。 选调生在校期间,一般表现较好,或学生党员、或成绩优秀、或社会活动能力突出,但参加选调时,有的人对锻炼的目的、意义不尽明确,有的对机关工作的性质、特点不够了解,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这就需要学校和组织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在进口上严格程序。一是抓好报名前的宣传教育。以公开的形式,如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报名的条件、工作性质等,并设立报名点,为学生答疑解惑,改变过去的“暗箱操作”,仅有极个别人知情的招取办法。二是学生报名参加选调后,组织部门在进一步筛选的过程中,要会同学校,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机关工作的基本情况、选调生队伍的基本状况等等,不能只讲好的,不讲差的,不能中意的就讲,不中意的就不讲,报喜不报忧,让学生了解真实情况,作出抉择。三是面试过程中,详细征询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识、看法和打算,如何处理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看其能否适应今后工作。四是在定人时,考察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业成绩、事业心、责任感、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分配情况的表现等等,并听取各方面意见,最终确定合适人选。 当选调生工作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调整部分不合适人选,如有思想问题、道德品质不佳或工作态度不端正,表现平平、责任心差、不安心本职工作等等的人,离开选调生队伍。本着严进宽出、宁缺毋滥的原则,保持这支队伍的纯洁性和高质量。 2. 开展经常性教育,加强培养锻炼。 选调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理论功底相对薄弱,思维的开拓性与作风上的飘浮性并存、知识结构的多元与实践经验的缺乏同在等现象。开展培养教育,使之在合适的岗位上磨炼,是发挥其长处,弥补其短处的有效措施和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外因。“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选调生本身基础较实,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更重要的是有着接受培训教育的强烈愿望。 第一,组织部门要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领导按其特点,协商制定培养计划,一方面引起单位领导重视。另一方面减少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选调生接受长、短期培训,让其能按照组织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特征去发展。 第二,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关、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如何树立正确的进步观,挖掘某些选调生“站不稳、坐不住”的思想根源,不能简单把个人进步与职级升降划等号,以职级升迁与否、升迁快慢作为衡量进步与否、进步快慢的唯一标准,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作出成绩。 第三,要大胆使用,要把选调生放在艰苦,能磨炼人、能发挥其才能的环境中,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参与重要工作,锻炼他们的才干。第四,要总结交流,请基层单位领导谈谈培养经验,请选调生谈谈成长的心理路程,也可开座谈会、研讨会分析选调生情况,症结所在,有针对的“开药方”,拿出解决措施。 3. 制定有关措施,严格实施管理。 对选调生要在政治上关怀,思想上严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这些都与选调生与组织部门和基层领导的沟通有密切关系。因此,一是要建立定期谈话制度,促使有关领导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理顺情绪、沟通感情、化解矛盾、获得信息,督促他们讲政治、讲学习,增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规定选调生每半年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对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三是采取优先政策,即学习培训优先参加、生活困难优先解决等,保证他们能够优先得到组织照顾,安心本职工作,促进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年轻干部队伍是我们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而选调生队伍是推进这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尽管这支队伍目前还不够壮实,还需要扶持,但只要各级组织部门通过精心挑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做到“雄其心,壮其志;尽其才,展其能;成其事,毕其功;安其居,便其行;分其优,关其情”,则必定能塑造出一支精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