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选调生考试信息网人民网发布:国家审计 助力“六稳”“六保”扎实推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v),欢迎加入全国选调生备考交流群:1079603880。
6月18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了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说,2019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等重点领域保障有力。财税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效果较好,健全相关规章制度1538项。
胡泽君表示,下一步,审计署将认真督促整改,国务院将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着力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包括减税降费、增发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我国全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支出增长6.9%,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7.4%,着力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审计结果表明,在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统筹管理,强化政策与预算衔接,注重结构调整和预算绩效。对审计指出的中央决算草案个别事项编报不完整等问题,财政部在编制决算时已作了调整。”胡泽君说。
但胡泽君也表示,审计发现,财政管理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些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资金使用绩效也需进一步提高。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审计发现,2019年,各部门加强预算执行,注重预算绩效,预算管理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87.2%。对2019年底部门结转结余资金1271.12亿元,财政部已纳入2020年预算统筹安排。“但一些部门执行财经制度还不够严格,预算执行质量有待提高。”胡泽君表示,这包括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还不够到位、项目支出“花旧补新”或往来账款长期未清理、资产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绩效有待提高。
“国家审计以全方位、常态化、渗透式的‘经济体检’,整体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能够起到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以今年为例,审计工作报告中揭示出的财政支出效率不够高、中央部门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方面问题,反映出有关部门和机构履职中存在的具有一定普遍性、代表性问题,通过问题反推原因,能够促使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改善管理、优化制度,促进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进而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胡泽君建议,加快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项目支出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为优化预算编制、改进项目管理、完善支出政策、落实支出责任提供依据,着力减少资源配置中的闲置浪费。
着力推动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等任务落实
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方面,审计部门全年共抽查1.3万多个单位、9900多个项目,按季度公告了审计结果。胡泽君表示,近期,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点审计了就业优先、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科技、乡村振兴、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落实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审计署连续两年开展就业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审计。“从审计20省就业补助、职业教育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情况看,相关地方坚持就业优先,加强资金统筹优化,为城镇新增就业、就业困难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胡泽君说。但审计也发现,有的政策执行中存在相关工作对接不到位、具体措施衔接不够、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影响政策效果充分发挥。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性影响力,就业优先必须从战略总体要求具体化到政策措施上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认为,应以审计监督促进构建就业优先政策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表示,疫情冲击下,保市场主体就是保长期发展能力,稳住了企业才能稳住就业。审计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重点跟进了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政府投资基金运营等保市场主体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具体来说,分别包括:在减税降费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效果明显,所有行业税负均不同程度下降,涉企收费有效规范,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胡泽君说。在清理拖欠账款上,“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完善台账,建立登记投诉平台,强化清欠约束机制,完成了至2019年底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胡泽君说。在政府投资基金上,“从审计情况看,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对支持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基金在设立阶段统筹不够、项目储备不足,难以及时落地形成有效投资。”胡泽君说。
胡泽君建议,加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尽快建立健全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作用。
着力推动三大攻坚战相关任务落实到位
审计中重点检查了三大攻坚战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保障资金有效使用为抓手,推动三大攻坚战相关任务落实到位。
报告显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18.9%、污染防治支出3906亿元,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在扶贫审计方面,2016年以来,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行审计全覆盖。“从审计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重点任务,加大扶贫投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胡泽君说,至2019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尤为亮眼的是,扶贫资金管理逐年规范,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比例由2016年的25.8%降至1.5%,其中违纪违规问题占比降至0.19%。胡泽君表示,对于扶贫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在脱贫攻坚剩余任务推进中正加快解决。
在污染防治审计方面,围绕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重点关注了污染防治资金分配、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情况。从审计239.3亿元中央财政生态环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加大投入,有力推进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相关工作。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审计重点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基层财政运转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情况。“结果表明,有关方面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努力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信贷管理和风险管控不断加强,风险总体可控。”胡泽君表示。
着力保障疫情防控款物规范高效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审计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全国2万多人迅速开展专项审计。
“我们对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进行了专项审计,坚持大数据审计与现场重点核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推动整改,全力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胡泽君说。
报告显示,至2020年3月底,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371.86亿元;审计的40家银行共向5995家重点保障企业发放疫情防控专项贷款2314.73亿元;审计的8445个慈善组织和相关部门共接收社会捐赠资金378.24亿元、物资16.65亿件,已分配使用320.65亿元、15.1亿件。
“从审计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及时出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专项贷款投放机制,款物管理、分配和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胡泽君说。
“边审边改、以审促改”在疫情防控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报告显示,对审计发现的资金滞拨、物资积压等问题,有关方面及时整改,加快分配下拨资金76.51亿元、物资9994万余件,建立健全制度158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