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选调生招聘网公务员考试网 > 选调生 > 选调生备考 > 申论辅导 > 2020选调生申论热点:屠呦呦团队新突破

2020选调生申论热点:屠呦呦团队新突破

2019-06-19 13:59:39 选调生招聘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选调生招聘考试网华图教育发布:2020选调生申论热点:屠呦呦团队新突破,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v),欢迎加入全国选调生备考交流群:1079603880。

6月17日上午,新华社报道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该消息一出,即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显示,传统的对疟疾感染者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青蒿素药物”联合“其他抗疟配方药”疗法),面临着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疾病治疗效果下降的挑战。屠呦呦团队最新研究的突破在于,通过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以及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能够有效提高对疟疾感染者的治疗效果。

屠呦呦团队新突破

##@@申论热点材料@@##

各方观点

人民网:正如屠呦呦所说,青蒿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佩德罗·阿隆索(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屠呦呦团队开展的抗疟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贡献不可估量。

屠呦呦:希望青蒿素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全人类。

深度分析

(一)屠呦呦团队取得新突破的意义

1.为人类对抗疟疾作出新贡献。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然而,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究其原因,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意义重大:一是坚定了全球青蒿素研发方向,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更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

2.是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屠呦呦团队取得的新突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期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药性”治疗应对方案。据悉,著名的牛津大学医学院邀请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研究员等专家,撰写关于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该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屠呦呦团队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医疗法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而且因有效治疗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二)带给我们的启示

1.对自身的学术文化要有自信。

屠呦呦因为受到中医古籍的启迪,并且通过适当的手段对中药青蒿成分(可以有高效抑制疟原虫)进行提取,最后成功研制出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的青蒿素。中医从来不是无用的学说,一直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更好融合。面对目前医学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中国科学家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将为人类解决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处方”。

2.科学研究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从中医古籍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古老智慧,到40多年前屠呦呦在190次失败后成功提取青蒿素;从修饰青蒿素结构,研制出杀虫彻底、复燃率低、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到针对抗药性优化用药方案,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眼前的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3.科学研究要有坚守的精神,辛勤的付出。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的获奖,无疑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还能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屠呦呦说:“我经历了190次失败,但我还要继续努力与尝试。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天道酬勤,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辛勤付出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鲜花背后,却一定是汗水和心血的浇灌。

参考文章

“屠呦呦刷屏”也是向科学家精神致敬

屠呦呦团队针对青蒿素在东南亚等国出现的“抗药性”难题,经过多年攻坚,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发现青蒿素有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该消息一出,立即上了热搜榜。我们应该感到欣喜,事实证明科学家的努力付出和他们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层面还是受到广泛认同的。

让科学家和他们的科研成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既是一个科普的过程,也是一种推动科学创新发展的手段。一直以来,科技创新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科技创新更多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既要看到塔尖,也要看到塔底,也就是国民的科技素养,包括有多少孩子对科技感兴趣,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从事科技等。而这些,显然都离不开科普。最好的科普,其实就是具有“硬核”的科技成果,正如现在,屠呦呦团队出了最新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科普,就是对人们最好的触动。一方面,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就容易出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出了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吸引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

然而,当前科学家们的努力和精神并没有在全社会受到足够重视,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这些年来,我们并不缺少一些重磅级的研究成果,只是社会关注度不够,甚至在很多时候社会根本不知道。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刷屏。但在此后,有一条把屠呦呦与某明星对比的新闻,成功地抢了头条。有一种观点认为,获诺奖的科学家没有娱乐明星收入高,没有明星更有关注度,完全属于正常现象。确实,这是一种现象,但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正常,并不是看其存在了多久,有多么普遍,还要涉及价值判断。如果整个社会不能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价值导向,又怎么可能会有科技创新的蔚然成风?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其实不是反对明星上头条,而是担心只有明星上头条,娱乐不是问题,但出现“娱乐至上”“娱乐唯一”时,才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科学家自身并不是没有魅力,优秀的科学家自带“流量”,只是难以凸显罢了。流量有两种,一种是浅层次的,这是很多流量明星的擅长;还有一种是深层次的,有着价值和精神层面的考量。很多时候,不是公众不需要深层次的内容,不是不关注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而是在所谓的“算法推荐”下,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正如这则屠呦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的消息,如果仅仅依靠算法,估计很多人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对于大众媒体来说,除了要思考媒体责任,还要思考,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真的没有流量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屠呦呦刷屏”已然给出了答案。只要摆脱算法的束缚,科学家也是可以获得关注,也是可以“红”起来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也在网络上刷屏。过去讲得更多的是科学精神,这次特别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屠呦呦刷屏”其实是人们自发地向科学家精神致敬,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其实是硬通货,是这个社会的刚需。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有修改)

(编辑:liap)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