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招聘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选调生招聘网公务员考试网 > 选调生 > 招考 > 时政热点 > 并不过时的"故事"

并不过时的"故事"

2014-02-06 10:28:13 选调生招聘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选调生招聘考试网华图教育发布:并不过时的"故事",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huatuv),欢迎加入全国选调生备考交流群:1079603880。

  三野打进上海的那个夜晚,十里洋场的广厦千幢,偌大都市的民舍万间,都没有去敲一下门,部队就这样露营在路边。传说荣毅仁早上起来,推门一看,南京路上睡着一地的解放军,这一眼,让他看懂了这支军队,也让他从此与共产党荣辱与共——我不知道这个传说对不对,推门一看的人,是不是荣老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几万战士睡在马路上,不进老百姓家门,这一夜,让上海人看懂了人民的军队,这一睡,也可谓是真正地打下了大上海。

  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十年,然而这样的故事,却不是第一回——早在1938年夏秋之交一个漆黑的五更,山西省黎城县洪井乡孔家峧村民郭建仁打开家门,发现大门前的场上,或躺或卧,竟睡着200多名八路军,一位长者则睡在门外的碾盘上。原来这是一整个八路军总部机关!由朱总司令率领午夜进入孔家峧,为了不惊动百姓,没敲一下门,没进一个人,悄悄地在露天场院上睡了一宿,那睡在碾盘上的,就是年过半百的朱老总!

  郭建仁家,还住过当年129师的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故事不多,只知道他儿子郭宜民的名字,还是邓政委起的呢——说到刘邓,却不免令人想起数年之后,那一张“大别山借条”的故事来——曾有一家电视台,要再现刘邓千里挺进中原的史诗,于是去大别山“扎根串连、寻根问底”。一位山民,拿出一个布条,“借给你们看一下”,不等看完,就急不可待讨了回去。什么稀世珍宝,如此金贵呢?原来不过是一个借条,上面写着“中原野战军第X纵队第X师第X团借到盛昌记老板黑棉布四匹”。那是70多年前中野进入大别山,寒冬料峭,战士尽裹单衣,于是刘邓决定借布,严格规定举借手续,并声明日后一定“随行还钱”。得天下后,不论是在重庆,还是后来到了京城,小平同志数次追问此事,总觉“于心不安”,耿耿在怀,于是政府多次出布立示,要求人们“凭条兑现”,按现价还钱。然而老百姓就是不肯交出借条,据说一些山民,把布条当成“传世之物”藏在地下,即便是“史无前例”之中,也没能抄去作为“第二号走资派”保护财主的罪证。又据说另一些老乡把布条带在身上,遇到有恃权欺民、鱼肉百姓的,就拿给他瞧!

  “朱老总睡在大门外”也好,刘邓的“借条”也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依我看来,其实是同一个故事,一个起似星火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天下的故事——解放战争的临汾战役,晋西南的老百姓,为什么拆下自己的27万付门板送到攻城前线?就是因为朱老总不敲他的门,宁愿睡在院外碾盘上;淮海战役中,560万山东父老乡亲,为什么倾家支前,硬是用小车推出了一个大捷?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刘邓“借布”,每一寸都要“按市价归还”——别以为这只是细微末节,这可是共产党的政治,共产党的宪法、民法和物权法呵!

  但认真地说起来,这两个故事,其实并不是早已过去了的“故事”,它们都有着多么现实的针对性——当我们以为,老百姓的门,可以随意进去,甚至老百姓的房舍,可以随意推倒之时,当我们以为,老百姓的财产,可以随意吞噬,老百姓的利益,可以随意去侵犯之时,难道不应当想一想在门外碾盘上睡了一夜的朱老总,不应当想一想对老百姓的布匹,哪怕一寸也要还的刘邓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故事,近日重新在网上疯传,不但有着它今天的“当下性”,更有着一点深刻的“批评性”呢!

  不是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而所有的“故事”,都是现实的镜鉴吗?

(编辑:admin)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